![]()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供应求购 | 免费商铺 | 商业资讯 | 库存二手 | 黄页大全 | 生活贴吧 | 房屋租售 | 招聘求职 | 婚恋交友 | 自助广告 |
央行年内再度加息 “灵活应对”抑制通胀 | ||
发布时间:2010/12/26 8:15:27 发布人:网络游民 点击:442 | ||
新华网上海12月25日电 (记者王涛、沈而默、姚玉洁) 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加息,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之后一年期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升到2.75%和5.81%。 多位专家表示,虽然央行选择在周六加息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加息本身仍然在市场预期之中。加息有助于抑制通胀预期,应对价格过快上涨,防止资产价格泡沫;同时也可以和数量型回笼工具形成合力,加大流动性回笼力度。 “本次加息是完全有必要的,晚加不如早加。”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货币政策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当前物价上涨已经持续一段时间,负利率状态也已持续了11个月,且程度还在扩大。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也认为,应对通胀压力、回收过剩流动性,加息的作用不可替代。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5.1%,创28个月新高。而统计局12月份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旬度价格变动数据显示,蔬菜价格继续大幅回落,粮食和食用油价格继续上涨,而猪肉和鸡蛋价格基本持平。 连平表示,本次加息也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灵活应对”的思路。他认为明年通胀的压力不容忽视,通胀的压力主要来自于需求的拉动、成本的推动以及输入因素的影响。 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本次加息主要是因为未来的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以及负利率问题的持续,而选择在现在加息,有助于抑制明年初的突击放贷。传统上,一季度信贷的需求较为旺盛,加息将提高融资成本。 多位专家表示,选择年内二次加息将向市场传递央行控制通胀的态度,有助于缓解通胀的市场预期,也将有助于为未来的调控留下足够的空间。 随着通胀预期成为明年政策关注的焦点,政策工具的配合也成为本次加息时点选择的因素之一。要有效管理通胀预期,仅靠数量型工具并不够,还需价格型工具配合。 此前,央行在年内已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大力回笼过剩流动性;但与此同时,另一种数量型回笼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却几乎丧失了回笼效果。数据显示,近两周以来不仅暂停了3年期央票、91天期正回购的发行,1年和3个月期央票的发行量也连续数周处于10亿元的地量水平。而加息成为解决目前公开市场操作回笼乏力的利器。 中信证券宏观分析师孙稳存认为,在目前已经进入加息通道情况下,未来货币政策仍然将沿用组合拳,通过价格和数量型工具双管齐下,回收流动性。 同时,央行此时选择再次加息说明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已经有所弱化。刘元春认为,目前首要任务是应对价格过快上涨,防止资产泡沫。连平也认为,未来经济增长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 连平指出,目前我国的利率水平是偏低的,和美国的利差不太大,只有1%略多,尚不至于导致境外资本大规模流入。不过,在美国没有提息的情况下,中美利差如果今后继续扩大,将可能带来相对较快的资本流入。而美国在明年加息的可能性依然较小。 央行年内二度加息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加息,也是自中央宣布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上次加息是在10月20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也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加息是央行基于对明年一段时期可能加剧的通胀压力而作出的前瞻性应对。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关于VIP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 网站建设 |
123发布网 版权所有 www.123fbw.com 联系电话:18331151646 QQ:1016964448
CopyRight © 2007-2016 All Right Reserved 联系站长 津ICP备10002728号 统计: |